在口腔颌面外科的急诊病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因碰撞、跌倒或是其他意外致牙齿外伤。资料表明,超过50%颌面外伤的患者同时伴有牙齿的损伤,主要是前牙牙折。当根折或冠根联合折断的断裂线位于龈下,尤其是牙槽嵴顶以下时,临床处理起来往往较棘手。为探讨其有效治疗方法,我们自2002年起,采用成品桩根管内固定法辅以3M树脂邻面粘结治疗此类病例14例19颗患牙,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从而为此类病例的处理提供了一个简单实用的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年1月~2006年5月共收集门诊患者14例,共19颗患牙,年龄15~25岁。其中男性9例,11颗牙;女性5例,8颗牙。左上中切牙8棵,右上中切牙9颗,左上侧切牙2颗。
1.2 患牙选择标准
(1)单发性冠根折,牙冠无明显移位,折断面位于牙槽嵴顶水平,或其以下2 mm以内,无牙槽突骨折;(2)折断面较低点位于牙根颈1/3的冠方;(3)牙根发育完成,根尖周和牙周组织健康,牙龈颈部附着基本完好,无牙龈撕裂;(4)咬合关系正常;(5)就诊时间在损伤后2 h以内,损伤前为健康活髓牙。
1.3 排除标准
(1)损伤时间较长,牙冠明显移位,牙龈撕裂,颈部附着破环;(2)X线见两处以上根折或断面较低点位于牙根颈1/3根方;(3)牙根形态不正常、弯曲;(4)损伤前存在牙髓或根尖周病变。
1.4 治疗方法
患牙处理:排X线牙片了解根折情况,患牙与邻牙腭侧邻1/3及邻面处理后用3M树脂粘结固定;局麻下从舌面开髓,完整摘除牙髓,用Ca(OH)2根充糊剂和牙胶尖根充;舌侧窝备洞形,使之便于桩钉进入,两侧冠向髓角制备倒凹固位形;制备根管,深度要求达到根折平面较根方以下6~7 mm。
桩植入及固定:选择合适的根管桩经消毒后以3M玻璃离子粘固入根管内,冠部髓腔内以卡瑞斯玛PPF树脂严密充填。
调牙合:调整咬合,使患牙在正中牙合及前伸、侧方牙合时均无咬合接触 。
1.5 疗效观察
所有患者每隔3个月复查1次,检查项目及标准如下:
叩诊:垂直及侧方叩诊,0度表示无叩痛,1度表示有叩痛。
探诊:用牙周探针探测所有患牙颊面近、远中及颊、腭面中央4个点的龈沟。0度表示正常牙龈;1度表示牙龈轻度水肿,探不出血;2度表示牙龈发红、水肿,探诊出血,有牙周炎;3度表示牙龈明显发红,水肿,有自发出血倾向,有牙周炎。
松动度检查:0度为正常生理活动度;1度为颊舌动活度小于1 mm;2度为颊舌向或近远中向活动度1~2 mm;3度为颊舌向及近远中向活动度大于2 mm。
2 结果
3个月复查,有3例叩诊为1度,探诊1度;半年复查,有1例叩诊为1度,探诊1度;1年复查,有1例叩诊为1度;3年复查,失败1例,为咀嚼硬物所致。
3 讨论
面部外伤中前牙牙折非常常见,如何缩短患者康复期,较大限度满足患者美观要求一直比较困难。过去对于位于牙龈下的冠根折患牙常常拔除或做覆盖义齿,不能较大限度利用牙根,带来不足。牙折后残存的牙齿虽然牙体硬组织大部分缺损,但牙周膜组织基本完好[1]。其压力感受器的反射性调控作用、本体感觉神经的触觉、深压觉功能仍十分灵敏,同时牙周膜在接受咀嚼等生理功能刺激后使牙槽骨的骨小梁增加,骨组织致密,能延缓患牙的牙槽骨吸收。因此如何保留断根成为口腔医务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课题,特别是断端在龈下及牙槽嵴水平以下时。欧阳翔英等[23]介绍了用牙龈切除术、牙龈翻瓣术及牙槽骨修整术等牙周手术的方法暴露残根断端来治疗冠根折的患牙,但修复后临床冠的切龈距离增长,与邻牙龈缘高度不协调,在前牙区不符合美学要求,而且牺牲了牙周支持组织。而贸然拔除,该部位的牙槽骨将随之发生废用性萎缩,骨小梁变细小,骨髓腔宽大,支持骨疏松甚至骨吸收,而随后进行的固定义齿修复则必须以牺牲邻牙的牙体组织为代价。另一种方法去掉冠部将牙根做正畸牵引后桩冠修